中廣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楊曉峰14日在北京介紹說,中國首個核電站“神經中樞”——數字儀控平臺“和睦系統”目前已經在9個新建核電項目中應用,實現了從二代到四代核電堆型的全覆蓋,為我國核電建設節約資金近30億元。
楊曉峰是在介紹中廣核科技創新情況時透露上述信息的。他介紹說,中廣核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,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近十年來,每年的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的5%左右。近三年,累計科研投入接近100億元,并先后建立了國家級、集團級和公司級三級研發體系和全球創新聯盟,目前已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7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。
大量的研發投入,成為中廣核發展的“加速器”。楊曉峰指出,近幾年來,中廣核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“華龍一號”并出口至英國,推出中國首個核電站“神經中樞”——數字儀控平臺“和睦系統”,完成自主先進核燃料組件、離子體處理固廢技術研發,在全球首創電子束處理污水等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,并在先進核反應堆、事故容錯燃料等前沿領域積極布局。
科研成果的涌現為中廣核業績的提升提供了強勁動力。2018年,中廣核保持了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的良好勢頭。截至年底,總資產達到6750億元,在運清潔電力裝機容量5127萬千瓦,上網電量2317.3億千瓦時。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.3%,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%,主要經營業績連續第九年實現兩位數增長。
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透露,黃曉飛透露,2018年,隨著陽江核電5號機組和臺山核電1號機組投入商運,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2臺,裝機容量2430.6萬千瓦,在建核電機組6臺,裝機容量743萬千瓦。臺山核電項目“十年磨一劍”,在中法雙方的緊密合作和共同努力下,克服各種挑戰和困難,實現一號機組投產,成為“EPR全球首堆”,將為全球EPR機組建設提供寶貴經驗。
黃曉飛介紹說,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已開始核島筏基澆筑,中廣核批量投入骨干力量,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確保了投資、進度總體可控。青海德令哈光熱項目成為國內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電站,在儲能、調峰方面的示范作用明顯。